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被《一句顶一万句》戳中,人生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发布日期:2024-08-24 10:52 点击次数:183
我们终其一生,都想寻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
书中的杨百顺和牛爱国也是如此,经历了命运变迁,总想遇到一个说得着的人,却终是未能如愿。
人这一生会认识很多人,但能真正心意相通的人却少之又少。
正如书中所说: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合上书本,我才明白,真正懂你的,唯有你自己。
01
人这一生,孤独是宿命
作者刘震云说: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杨百顺是卖豆腐的老杨的二儿子,他从小就想找到一个能交心的人。
但他遇到的每个人,似乎也都在追寻自己的至交。
杨百顺10岁时,到了镇上老汪的私塾去读《论语》,这个老汪满腹学问,但是嘴却很笨。
讲文总讲不清楚,徒儿们十个有八个都和他作对。
除此之外,他与爱占别人便宜的老婆银瓶也没共同话题。
直到小女儿灯盏出了事,他悲从中来,带着妻小一直往西走,走走停停,他捏了半辈子的流泪的面人,那是他的孤独。
后来杨百顺家里丢了一只羊,出门找羊的途中遇到了剃头匠老裴。
老裴也是个有故事的人,他有天出门时遇到了自己的外甥,因为天下雨,他就把外甥带回了家。
正好那天是老裴女儿的生日,妻子做了平时吃不到的鸡蛋烙饼。
外甥就实实在在的饱餐了一顿,整整吃了11张鸡蛋烙饼。
外甥走后,老裴的老婆就不高兴了,她心疼食物,家长里短地数落了一通,十几年的旧账都翻出来了。
还叫来了娘家的哥哥,娘家的哥哥又把老裴教训了一顿,桩桩件件、针头线脑、越扯越长。
原来老裴以前因为寂寞而出过轨,对方闹到了他家里,从此之后他对妻子言听计从。
外人嘲笑他、妻子也对他日益冷淡,他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不愿再跟别人过多交流。
15岁那年,杨百顺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县里的学堂要收学生,上新学要交学费,老杨决定在杨百顺和杨百利两个儿子中选一个去上学。
老杨听从老马的建议,让两个儿子抓阄。
抓阄时,弟弟杨百利让杨百顺先抓,杨百顺一抓,之见上面写着“不上”。
他也就死了心,留在家跟着老杨做豆腐,弟弟杨百利到县城去上学。
结果有一天,杨百顺自己出门卖豆腐时才得知了真相。
原来父亲和弟弟杨百利抓阄时做了个局,两张纸条里写的都是“不上”,不管杨百顺抽到哪一张,结果都是一样的。
知道真相的杨百顺很生气,趁着五更天,从后墙爬出去,从此开启了漫漫的流浪谋生路。
其实,人这一生,谁都是孤独地走在这个世界上,单枪匹马闯荡,才是常态。
这个世界嘈杂无比,各色人等,其实追根究底,还是我们自己一个人的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生活中总需要我们自己勇敢地遇山开山,见水架桥。
02
成长的尽头,是与孤独和解
出走后,杨百胜才发现天下之大,自己一时竟不知道该去哪里。
几经辗转,杨百胜跟着老曾学杀猪,半年后他随口一句的抱怨,被人一传再传,传进了老曾耳朵里。
师父老曾一怒之下,不要他了,他只能离开。
接着他改行去染坊挑水,这次他长了心眼,不再说闲话,选择独善其身,变得沉默寡言。
不爱与人亲近的他,喜欢上了养猴子,他把自己对人不能说的话,都说给猴子听。
可是,就连猴子都欺骗他的感情。
那天猴子表示想吃一个枣,杨百胜就自作主张把它的铁链解开了。结果猴子凶相毕露,给了他一巴掌就飞快地逃走了。
猴子是老蒋的心头爱,他害怕被老蒋怪罪,就连夜逃离了染坊,不敢再回去了。
后来,杨百顺劈过竹子、挑过水,还给县委大院种过菜。
有次因为表演节目被县长看中,县长安排他在身边打杂,使他成了当地的名人。
馒头店的老板吴香香看中了他,他也改名成了“吴摩西”。
好不容易与吴香香的5岁女儿默契十足,有说不完的话题,隔壁邻居老高也与他十分投缘。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把老高当朋友,老高去把他当冤大头,背着他和吴香香偷情,事情败露后,老高带着吴香香私奔了。
吴摩西带着巧玲出门去找,却不小心把唯一能说得着话的巧玲也弄丢了。
找寻几个月无果,吴摩西万念俱灰,独自坐上了去往陕西的火车。
世事无常,有时候你在人生中,以为遇到了最亲的灵魂之交,但有的关系,在时间的大钟上,终究留不下任何痕迹。
大多数人都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唯有自己与孤独和解,看透世事沧桑,才能踏实成长,无畏向前。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将一切看淡,与孤独和解,任何事情都伤不到你。
03
真正能懂你的,只有你自己
莫言说: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与自己灵魂相近的人,到后来才发现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
书中的牛爱国从小沉默寡言,一生都在寻求理解。
在别人的介绍下,他跟女工庞丽娜结了婚。可两人结合后发现说不到一起去,感情日益平淡。
于是,庞丽娜先是与小蒋偷情,后又和老尚私奔。
为了挽回婚姻,牛爱国努力迎合庞丽娜,却始终无法走进她的内心。
这段婚姻关系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挣扎,他也曾经试图从朋友那里寻求慰藉和建议。
可最终发现,别人的想法并不能真正解决他内心的困惑。
牛爱国迷茫万分,借着帮母亲完成遗愿的名义,收拾行装踏上了去延津县的路。
他慢慢变得沉默,把想法都藏在心里。
杨百顺又何尝不是?他几次改名换姓,四处漂泊,只为寻找一个能懂他的人。
与无数人相遇又别离,却始终未能找到那个可以倾诉衷肠的灵魂伴侣。
人与人之间,想要得到理解是如此艰难。
作家杨绛曾说过一句话: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原来,真正能懂我们所有的心思,能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孤独夜晚的,只有我们自己。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满足所有人,而是为了找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个人。”
但是,大千世界,细观每个人,就没有不是负重前行的。谁又能真正触及到你的灵魂深处呢?
生命本来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只是与你一时的萍水相交,不是你一世相依的灵魂伴侣。
“与独处相安,与万事言和。”
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生命里,你需要做的,是在独处中认识自己,安顿好内心,从容淡定地走向广阔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