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恒达开户 > 最新动态 > 1946年,我军连损4名高级将领,其中1人可授元帅,2人可授大将

1946年,我军连损4名高级将领,其中1人可授元帅,2人可授大将

发布日期:2024-07-01 23:59    点击次数:110

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并不平静的一年。

中国命运处在关键一刻,抗日战争刚刚胜利,1946年初始,国民党迫于人民的压力和军事上的失利,不得不和我党达成“停战协议”,5月又签订了《汉口协定》。

不过就在两项协定先后签订的同时,国民党也没有消停,其自持军事装备先进占据绝对优势,开始一边以和平谈判为掩护,另一边则进行攻击准备,谋划内战,并派出特务杀害揭穿其内战阴谋的有识之士。

我党高级将领,抗日名将,东北抗联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的李兆麟,就是在抗战胜利后,任滨江省(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位于今黑龙江省南部)副省长期间,因为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于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

李兆麟之后,1946年4月到7月,我军又接连损失了3名高级将领,其中有一人因为意外事故不幸遇难,另外两人则是因积劳成疾,因病去世。

相同的一点是,他们去世时都正值壮年,年龄最大的也不过50岁左右,英年早逝,壮志未酬,若能活到新中国成立,他们中1人可授元帅,两人可授大将。

叶挺

毛主席称他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并直言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他写起。

这个他,说的就是叶挺。

1896年,叶挺出生于广东惠阳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自小受岳飞、邹容等民族英雄和革命党人影响,立下拯救中华的伟大志向。

其恩师陈敬如取“叶上挺,人上进”之意,寄希望于他将来能“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为他取名“叶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叶挺毅然剪掉辫子,借以表明自己投身革命的决心。

1912年,叶挺投笔从戎,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堂,后又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

1918年,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叶挺只身投奔孙中山先生,并于次年加入国民党,后因在讨伐陈炯明、收复广州、保护宋庆龄脱险等数次任务中表现出色,深受孙中山青睐。

不过此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依然还在持续,国民党内部官僚腐败祸国殃民,而这些显然都不是深入学习三民主义,满怀革命热情,投身其中的叶挺想看到的。

为此,叶挺开始继续寻求中国革命的出路。

1923年,中国共产党着手帮助改组国民党。叶挺开始接触共产党人的思想主张。

1924年,叶挺远赴苏联,进入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并结识了王若飞、聂荣臻等一批共产党人,最终下定决心,提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1924年年底,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9月,叶挺回国,担任了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

紧接着在1926年5月,叶挺即率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率先从广东出发,开赴湖南前线,为北伐战争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在首战渌田中,叶挺独立团临危受命,被派为先遣队,营救唐生智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了6倍于己的敌人,成功解了唐生智军之危,稳定了湖南战局,为北伐开了个好头。

与此同时,渌田大捷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旗开得胜之战。

而后,叶挺独立团长驱醴陵,力克平江,再到最后攻占武昌城,历时半年,一路打胜仗,可谓所向披靡。

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的名扬天下,荣获革命群众赠送的“铁军”盾,“铁军”美誉传遍大江南北,叶挺也因此被称作“北伐名将”。

再后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8月1日,叶挺率部参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后,叶挺又率部南下广东,于同年12月发动了广州起义,叶挺担任了工农红军总司令。

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首次打出了“红军”旗号,也正因如此,毛主席后来称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

广州起义中,叶挺冒着枪林弹雨,亲自指挥作战,只可惜最终由于敌众我寡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广州起义还是失败了。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被迫流亡海外10年,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一直到抗战爆发后,叶挺终于回国,担任了新四军首任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囚。

国民党允诺叶挺只要发表声明,说是新四军违反了军令,马上就可以出狱,但遭到叶挺的严词拒绝。

此后叶挺在重庆渣滓洞度过整整5年的囚禁岁月,并在狱中写下了《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期间,党中央一直在设法营救叶挺,叶挺的妻子李秀文几经周旋,将此消息带给了叶挺,叶挺得知后激动地热泪盈眶。

一直到1946年3月,叶挺终得以获释。

获释后的第二天,叶挺即致电党中央,继1924年苏联后,时隔22年,第二次提交了自己入党申请书。

毛主席当时亲自动手修改润色了批准叶挺入党的复电,譬如对叶挺的称呼,毛主席就改了3次,先是将胡乔木草拟的复电中首称叶挺为“叶希夷”改为了“叶挺同志”,后又改为“叶挺将军”,最后又改成“亲爱的叶挺同志”。

由此足见毛主席对叶挺的重视。

不幸的是,同年4月8日,叶挺在与妻子李秀文以及秦邦宪、王若飞等乘飞机从重庆回延安的途中,不幸遭遇空难去世。

1989年11月,叶挺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并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2009年9月10日,叶挺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想来若叶挺将军遭遇空难,亲眼见到新中国成立,革命胜利,以他的资历,足以位列开国元帅之席。

罗炳辉

叶挺将军之后,接下来就要说到罗炳辉。

罗炳辉被称作“军神”,一生战功彪炳,“立功尤著”,带兵有方,所率部队素以行动神速著称,罗炳辉也因此赢得了诸多美誉,被英国记者尼姆·韦尔斯称作“神行太保”。

1897年,罗炳辉出生于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少时性情刚烈,好打抱不平,人送外号“吃了雷公胆的干娃娃”。

1914年,17岁的罗炳辉加入滇军,后投奔孙中山,参加过北伐战争。

1929年7月,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著名的吉安起义,后历任红军团长、纵队司令员、军团长,和彭老总平起平坐。

后卢炳辉参加了红军长征,在长征时期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才能,以善用奇兵、疑兵和行军神速而闻名,多次主持指挥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的殿后任务,最后更忍辱负重,历尽艰险,单独行军4000里,将部队完整地带回了党中央身边。

抗日战争时期,罗炳辉离开延安,奔赴抗战前线,先后出任新四军支队长、师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华中各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妄图彻底打垮新四军。

为打击日军的扫荡,极善用兵的罗炳辉自创出了一套梅花桩战术。

该战术以伏击和运动游击为特色,涵盖伏击、纠缠、阻击、扰乱、歼灭等内容。

在1944年占鸡岗战斗中,新四军第2师第5旅旅长成钧采用在罗炳辉梅花桩战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点式梅花战术,将敌人引诱至已经预设好的阵地鸡岗,利用地形优势和防御工事,一举将其敌人歼灭。

如此,占鸡岗大捷,使梅花桩战术的威力得到充分的实战验证。

只可惜创办梅花桩战术的罗炳辉这时却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1945年8月15日,当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之时,罗炳辉却陷入了昏迷。

不久后,恢复清醒的罗炳辉又坚持重返前线。

解放战争期间,罗炳出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率军解放了枣庄。

只可惜因多年征战,积劳成疾,罗炳辉还是倒下了。

1946年6月21日,罗炳辉因脑溢血在山东兰陵病逝,终年49岁。

时隔43年后,1989年,罗炳辉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有好事军迷撇开解放军36位军事家各自的文韬武略和战功战绩不论,专门对他们的单兵素质进行逐一评估,结果显示,整体排名并不靠前的罗炳辉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位居军人五大技术之首的射击技术,罗炳辉练得一手绝活。相传他百米之外打鸡蛋,五十米打飞鸟,弹无虚发,常年佩戴一把左轮手枪(现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一旦发现目标,便会闪电般掏出枪来,手甩枪响,发发中的。

每每下到部队,罗炳辉总会被要求演示弹无虚发的枪法绝技,赢得热烈掌声。

部队士兵形容他“生得高大魁梧,满面红光,神态威武,活像一座寺庙中的金刚”,经过千百次战斗生活的积累,更在战场上练就了一双可以“听风辨器”的神耳。

通过炮弹在空中飞行的声音,他就能准确判断出炮弹的落点,还有距离有多远,战场上因此躲过无数次炮弹,历经枪林弹雨身上却很少伤疤,从没受过重伤,还曾救过当时的新四军五支队政治部主任,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一命。

方毅后来回忆起来曾言:“那可真是千钧一发呀,就差那么一点点,我就该去见马克思了。是罗司令救了来我一命,否则今天我就不能坐在这里与大家说话了……”

2009年,罗炳辉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正因如此,不少军迷表示,这样十八般武艺高强,有胆有识,带兵有方,战功卓著的罗炳辉,如若能活到1955年,足以被授予大将军衔。

关向应

罗炳辉之后,最后要说到我军在1946年损失的高级将领,便是关向应。

和罗炳辉一样,关向应也是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的。

关向应逝世后,毛主席为他亲笔题写了挽词:“忠心耿耿, 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

1902年,关向应出生于今辽宁省金县一个满族贫苦家庭。

从小就目睹家乡父老饱受战祸滋扰和侵略者凌辱的他,心灵受到极大冲击,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投身艰险的革命斗争中。

1927年,关向应先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并在1928年中共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

此后,关向应长期从事军队和地方的政治工作,政治才干伴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

1932年1月到1935年10月,在长达三年半的时间里,关向应和贺龙一直是在远离中央的湘鄂西和湘鄂川黔地区独立作战。

在那段极端艰苦的漫长岁月里,红三军几经挫折,甚至曾濒临绝境。

而由于关向应同贺龙的密切合作,大胆实践,红三军最终得以保存下来,这期间,为挽救红三军,巩固革命成果,关向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与此同时,凭借无坚不摧的斗争精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坦荡胸怀,关向应赢得了贺龙的尊重和热爱,两人结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兄弟,后来贺龙在谈到部队干部、战士们的政治觉悟和作战能力的时候,没有一次不强调关向应的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关向应担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委员,又同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

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关向应继续当选中央委员。

然而,早年间坐过敌人监狱的经历以及出狱后他一直面临的高强度工作和极不安定的征战生活,最终还是摧毁了关向应的身体。

尽管在1940年初,听闻关向应受肺病折磨,白天咳血,夜里发烧,身体十分虚弱后,毛主席和朱老总就曾指示关向应回延安休养。

但是关向应在延安休养,身体才稍微好转,便又坚持重返战斗前线,继续投入到高强度的紧张工作中。

他说:“母亲留恋她的儿子,农民留恋他的土地,革命者留恋他的革命事业。正因为这样,所以如果糊里糊涂地死了,没有办完的事来不及交代,那是非常痛心的。”

1941年秋,关向应的肺病复发,病情恶化,只能再回到延安休养,而不同于以往,这一次他再无力重返战场了。

1943年4月,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关向应口述了一封向全党的告别信,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切望全党全军:

“应该像一个人一样,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央周围,相信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一定要得到最后胜利的。”

关向应坚持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直到生命垂危,左手浮肿,他还反过来安慰别人:“把左手割掉,有一只手照样可以做事的。”

1946年7月21日,由于积劳成疾,抵抗力消失,病情恶化,关向应最终在延安病逝,终年44岁。

如此,从1946年6月到7月,一个月内,我党就损失了两位高级将领。

2009年,关向应同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想来如果关向应能坚持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也足以位列开国大将之席。

纵观在革命历史长河中英年早逝的我军高级将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他们共同的写照。

而尽管他们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但他们为革命立下的不朽功绩以及他们身上不怕牺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将彪炳在新中国的历史史册之上,被永远传承下去,对国家和社会持续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Powered by 恒达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